公墓文化 

电话:0312-6400058

手机:17325246693

手机:17325246692

公墓地址:高碑店市罗家营村西

办事处地址:高碑店市海龙酒店往南100米路东








殡葬文化

中国传统丧葬文化里是没有花圈的

发布时间:2020/10/31 11:08:56      点击:

       如今参加葬礼时,人们常常敬送花圈,作为对逝者的追悼。但是花圈最初并不是为丧礼专用的。花圈的“发源地”据说在希腊,古希腊把花圈称为“斯吉芳诺思”,是装饰神像的“圣物”。

      那么,人们在追悼逝者的时候,为什么会选择送花圈呢?花圈起源于哪里,又是从何时开始流行的呢?

      事实上,在中国古代,是没有送花圈的习俗的,古人的丧葬仪式,多为搭建灵堂,以白布和纸扎饰之。大概是在清末年间,甲午战争失败之后,中国才逐渐有了送花圈的习惯。

      送花圈的丧葬文化最早其实是从欧美传过来的习俗。在欧美各国,办丧事的时候,大家都会选择送花圈,以示追悼。大多数的花圈都是用鲜花制成,也有少部分为了让花圈保存更久,而选择铁制花圈或塑料花圈。在欧美人的认知当中,花圈是胜利者和勇敢者才能得到的奖赏,死者带上花圈之后,天使就会将他的灵魂带往天堂。所以,在欧美的丧事当中,送花圈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,逝者下葬之后,人们去坟前悼念,也多以送花为主。

       按照北欧的传说,一个人临死时带上花圈,安琪儿(即天使)就会把他的灵魂带到天堂。原来,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法律——《十二铜表法》中《神圣法》第七条说:“假如有人或者亲身,或者由于自己的马或奴隶在竞赛中获胜而得到花圈,那么在他死时,无论在他家里或在战场,都不禁止把花圈置于死者身上。同样,也允许他的亲属带花圈参加葬礼。” 显然,花圈是一种奖赏物!代表好人升天堂,坏人下地狱的意思。

       清朝时期,当政者实行闭关锁国,与世界各国都切断了联系,直到甲午战争之后,大清朝的国门才被打开,随着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涌入,花圈风俗也就流行开来。中国的祭祀文化,是崇尚“纸”的,所以花圈传入中国,很快的就与纸扎融为一体,形成了一种中国特有的纸制花圈。

       纸制花圈不仅造价便宜,而且保鲜时间长,祭祀中又可以烧掉,这也正好符合中国流传了千百年的烧纸文化。中国人去世之后,不会立刻下葬,一般都是在灵堂停够一定的时日,才会下葬,于此,纸制花圈的优势,就更加凸显出来了。真花做的花圈,隔一夜就会枯萎,而纸制花圈,就是放上半个月,也还是鲜亮无比。

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吃喝有余身体的需求满足之后,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,在送花圈一事上,就有不少人开始追求排面,送花圈追求大、追求多、追求奢华。但是除了浪费自己的钱财之外,焚烧花圈还严重的污染环境,还很有可能引发重大火灾,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。

      所以最近几年,国家出台禁烧令,有效的控制了一部分地区的花圈燃放。紧接着电子花圈开始出现,但是依然有铺张浪费的事情出现。

      其实无论是那种形式的花圈,都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悼念。所谓国家鼓励“厚养薄葬”,一方面是节约土地,一方面是减少物质铺张浪费。祭祀更多的应该是精神层面的表达,可以通过网络祭祀,在线祭祀等诸多形式下表达。相信未来电子花圈也会被更多节能环保的产品替代。



高碑店公墓高静园公墓剑齿虎网络公墓园区景观祭祀亲人祭祀网

公墓地址:高碑店市罗家营村西 办事处地址:高碑店市海龙酒店往南100米路东 冀ICP备2023002780号-1

冀公网安备13060002003069号